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协会新闻
大咖分享|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李俊:像打造“中国制造”一样,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发布时间:2019-12-24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2270

李俊,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项商务部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为数十个地方政府提供研究与咨询服务。著有《中国服务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等多部著作,公开发表文章上百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领导人关注和批示。

 

在12月20日举行的首届光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论坛上,李俊从全球化视野分析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以下为现场分享全文:

 

一到年底,各单位各企业都在盘点2019年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但除了盘点成绩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未来要做的工作。大家每年都在说形势严峻,包括2019年,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外部有中美贸易摩擦,内部也存在一些发展问题。

 

2020年,我们又面临一个节点:十三五规划的终点,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起点。面向未来,全球的经济贸易未来发展的趋势怎么样?这个问题,在座的企业代表都需要关注。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未来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包括中国的经济贸易的走向中,服务贸易发展的四个趋势。

 

第一,服务贸易是有待开拓的全球贸易蓝海。

 

 

服务贸易的潜力巨大,目前全球货物贸易是全球服务贸易的3倍,但是全球经济体量中的三分之二都是服务业。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平均水平是70%,发达国家会更高,经济体量大,但是贸易量是比较低的,这也预示着未来提升的空间大。

 

整个经济的服务贸易未来发展的潜力大。一方面是因为整体服务化率提升,另一方面是服务的可贸易性提高。影响服务可贸易性的重要因素是数字化经济,传统的服务贸易需要面对面交易,需要物质产品交易,需要人跨界的移动,但是数字贸易可以不面对面交易,大幅提高了服务业可贸易的水平和贸易量。

 

WTO今年发布的《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服务贸易的未来》是首份以服务贸易为主题的贸易报告,包括四种提供模式的全口径服务贸易数据首次发布。其中2017达到了13.3万亿美元(TISMOS),而按照传统服务贸易统计只有5万亿美元。到了2040年,服务业占全球贸易额的比例可能会增长到50%,也就是说未来20年,服务贸易将占全球贸易半壁江山

 

服务贸易的价值和功能是制造业和货物贸易无可替代的。首先体现在它是价值链的粘合剂,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不同的价值链环节,链接各个环节的有金融、物流、设计、营销等服务,在整个价值链和产业链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其次也是价值的倍增器,如果只做传统的两头在外的服务贸易或货物贸易,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就会很低,一旦把服务、文化、品牌等附加上,整个产品的附加值就会成倍增加。在WTO发布的报告里也提到了服务贸易对中小型经济体具有重要作用,也会促进微型和中小企业参与贸易的可能。包括女性也极有可能从传统的服务贸易中受益。服务贸易能够让消费者的生活更加美好,比如医疗、教育、文化等都是改善国计民生的主要方式。另外,服务也是货物与制造业附加价值的重要来源。

 

 

第二,服务贸易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服务贸易要跟上时代的脉搏,不创新,不服贸。

 

 

传统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传统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定理,服务业的增加服务化率提高之后,全社会的潜在的劳动生产率是下降的,其中隐含的一个条件就是发展服务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现代服务贸易都是高附加值、高技术类型,或者是人力资本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领域,这不但不会拉低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反而还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提高,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升。

 

除了高科技的服务贸易之外,还有和人紧密相关的服务贸易,因为人的创新的能动性最强,服务贸易也是最容易创新的领域。

 

我们现在说创新主要是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多与服贸相关。现在行业创新的方向都是数字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比如最大的旅游服务公司是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传统的旅行社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包括制造业、医疗、教育、文化领域,都是一个道理。

 

 

第三,追求卓越,打造服务品牌,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要加强国际合作。

 

 

以前我们发展制造业和货物贸易,采取的方式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服务贸易也是一样。我们要把握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需要引进国外优质的服务来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怎么打造品牌?企业可以打造企业品牌,城市可以打造城市品牌,国家也可以打造国家品牌,要像打造“中国制造”这样去打造“中国服务”的品牌。

 

国家商务部现在也在提打造中国服务的国家品牌,构成国家服务品牌的要素有这样几点:

 

首先要有强大的市场主体,比如在座的在各行各业领军的企业主体。

 

第二是每个行业要有优质的服务产品,比如制造业,我们在生产鞋帽箱包、笔记本电脑上打出了“中国制造”的工厂的品牌,未来我们的哪些产品能在服务贸易上打造我们的品牌,这个需要探索。

 

另外,要有市场的高认可度和高端服务要素支撑等。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本质上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人才要素的支撑很关键。

 

当然我们还要注重开拓国际市场,联通国内外的市场网络,尊重服务价值的社会环境。服务行业尤其是软服务行业,如何获得客户在价值上的认可,让消费者为服务买单,需要形成一个尊重服务、尊重服务创造价值的环境。

 

不同服务类型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生产性服务品牌,要打造服务创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密集)+服务效率,服务与产品深度融合,软件与硬件高度协同。生活性的服务品牌要追求服务品质和服务标准,以及服务资质认证。社会性服务品牌要追求公平、均衡,公共服务兜底。

 

 

第四,当前国内外环境为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机遇。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以往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舆论会有一些误解,国家战略导向是发展实体经济,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提到服务业,大家就会有争议,部分人会担忧服务业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实际上,之前提到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化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后者的发展。

 

目前中国外部也面临着压力,中国制造业的份额在几年前已经超过了美国,货物贸易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是我们服务业的外部开放有一定压力,美国的服务贸易约1.4万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约8000亿美元,其中就有近6000亿美元的差距。虽然中美贸易争端有一些暂时性的缓解,但是未来中国面临的整个大的外部形势依然是严峻的,传统制造业进入了瓶颈期,传统货物贸易的份额很难进一步扩张,这就需要我们从服务贸易方面进行突破。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今年中国全年经济的增长大概是6.1%,但是从每个季度来看的话,我们是逐步下行的,按照这个预期,在未来的几年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会比较大。

 

中国主要有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稳增长、稳就业、稳消费、稳投资、稳外贸等的主要力量应该是服务业,这也为未来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另外,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也是消费与产业升级的客观需求,服务消费有潜力,但是服务供给是短板。

 

未来怎么去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第一要利用开放的平台用开放的手段发展,武汉东湖高新区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片区之一,服务贸易天然就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同时要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就要发展新业态模式,比如打造离岸贸易中心+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

 

 

 

分享到最后,李俊对光谷服务贸易未来发展也提了几点建议:

 

首先要找准定位,打造品牌。如打造光谷世界级的数字服务基地。

 

其次要开放合作,如数字贸易特区、离岸服务贸易特区。又如中美数字贸易服务合作试验区、中印数字服务合作区、中以知识城。

 

第三是进行模式创新,比如打造离岸贸易中心+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离岸创新创业中心。

 

最后要建立生态,政府、企业、协会、智库等协同,汇聚资源。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