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协会新闻
“江”“城”相融 人水和谐!生态江滩让红钢城蝶变“青山绿城”
发布时间:2022-06-13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379
图片

 

马鞭草、紫娇花、月见草、金鸡菊……这个6月,大片大片的网红花海在绵延7.5公里的青山江滩次第绽放。

 

“网上听说这里是武汉最好的拍照网红地之一,没想到这里真的这么美!”35岁的市民胡海洋带着2个孩子也来拍照打卡,他感觉这里的江滩“蛮黏人”,希望武汉的江滩越来越美,越来越有个性。

 

 
 
 
 
 
 
 
 
 

缓坡式生态堤岸

让“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

图片

青山江滩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景观

长江日报记者摄

 

“你们看,这些铺满绿草的缓坡,就是原本的长江土质干堤。”8日上午,武汉碧水集团产业公司综合部部长孙彬介绍,“为了兼顾防洪,在堤身中修建了埋深10.5~13.7米、厚0.6米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相当于对土堤进行了强筋壮骨的改造。”

 

以此为基,堤面精雕细琢,变身为波浪形、极其灵动的缓坡式生态堤岸。最大程度地兼顾并保留原有的水杉、樟树等植物群落,丰富了“似堤非堤、堤在林中”的生态景观空间。

 

图片

 

这样的缓坡让“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相互衔接,“江”“城”相融,“人”“滩”和谐,以各种细节关照游人,对游人充满了友善和温情,难怪游客们感觉这里的风景“蛮黏人”。

 

美景之外,大量的植被以及缓坡、下沉式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有效消减了雨水径流速度和污染负荷,使雨水不再成为令人挠头的污染源,而是巧妙转化为众多景观水系的补充水源。

 

图片

 

这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让青山江滩变得立体、变得鲜活。2017年12月6日,青山江滩获C40世界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据悉,青山江滩建设中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人水和谐多功能城市生态堤岸建造关键技术”,被专家认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39亩滩地公园、透水铺装率60%、绿化率超80%、绿化每年增加碳汇量723.8吨、释放氧约2400吨……数字背后,展示了武汉面积最大、“会呼吸”江滩的长江大保护理念与技术创新。

 

 
 
 
 
 
 
 
 
 

昔日的“红钢城”

跃变为“青山”“绿城”

图片

 

8日,在青山江滩的观江广场,紫色马鞭草掩映,长江奔流波光粼粼。市生态环境局青山区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青山偏居一隅,是重要的工业基地,生态环境欠账较多。

 

现在,青山江滩成为该区的一个生态品牌,它的蝶变效应正在影响青山,助推该区的经济之变、生态之变。青山区“铺绿毯”“筑绿巢”,引来“金凤凰”。昔日的“红钢城”跃变为“青山”“绿城”。

 

与天兴洲隔江相望的青山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碧道连通、自然湿地修复、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长江流域具有湿地特色的滩涂。

 

 
 
 
 
 
 
 
 
 

码头优化、岸线治理、植被复绿

长江武汉段露出更多绿色

青山江滩对面的新洲区双柳江滩,8日,当地生态志愿者徐建利,组织志愿者查看江边是否有垂钓者留下的垃圾。今年,他已2次在这里围观江豚戏水。

 

图片

5月10日,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最近的距离,大约15~20米。”今年以来,武汉长江段已至少4次记录江豚出没,徐建利就有幸记录了2次。“能2次见到‘豚宝宝’,太幸运了!”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裴文娟介绍,“连续3年来,长江武汉段水质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020年以来,长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近5年来,通过码头优化、岸线治理、植被复绿,长江武汉段露出更多绿色,岸线变绿了、变美了。

 

市水务局有关人士表示,通过“江滩更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让更多人享受长江高水平保护所带来的美好福利。

 
 

 

-END-

来源:青山区商务局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