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业界动态
中日信息服务产业的特殊合作关系――如何加强未来十年的合作?
发布时间:2018-06-14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605

    中日两国系统集成商间的合作正在迈向新的阶段。日本系统集成商在中国商务的开展,与中国本土系统集成商的合作密不可分。而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使原有合作模式陷入了制度疲软。本期大特辑将就今后10年中日系统集成商的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中日双方各寻出路

  受中国国内人力成本上升、汇率变动、零开始软件开发项目的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软件开发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日本系统集成商关系密切的大部分中国系统集成商高层人士承认:“照这样下去,我们看不到未来10年的远景。”对中国市场情况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想“为什么中国国内系统集成商的经营状况对日本如此重要”,实际上,我们不能忽视这是维持日本与中国信息服务行业“特殊关系”的重要所在。

  中国的软件开发形式可分为“面向日本的离岸外包软件开发”与“面向中国区域的软件开发”这两大类,其中对日离岸外包软件开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成立于1970年(包括其前身),日本的信息服务行业发展历史的半数以上的时间,中日不断在软件开发项目上进行合作。日本离岸外包软件开发项目约80%是在中国进行,据中国信息服务行业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CITSA)”的推测,在中国大约3000家主要的系统集成商当中,约有300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对日业务。

  中日信息服务行业的“特殊关系”是日本系统集成商的“放”低高品质软件价位,加快开发速度”、“提高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的需求和中国系统集成商“通过导入日本实力系统集成商的技术和服务,扩大中国国内商业业绩”的需求一致。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汇率变动、商业模式的变化,加上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与反日情绪漩涡中,双方一直难以顺利按预定思路与方向开展合作关系。

  开始活跃的中国系统集成商

  为了打破上述僵局,首先开始行动的是中方系统集成商。中国行业协会——中国信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CITSA)成立于2013年11月,是在中国主要城市和区域从事IT服务和外包的IT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行业携手的联合协会。北京服务外包协会(BASS)前任会长兼首席产业专家曲玲年先生出任CITSA首任理事长。

  成立CITSA的目标有三个。首先是“加强与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其次是“提高加盟团体、企业的技术和销售能力”。第三是“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促进双方合作。”CITSA已经积极着手开展具体工作,首先第一步,于今年3月成立了“中国对日信息服务企业联盟”(中国对日信息服务企业分科会)。进行意见征询,倾听会员团体及企业的心声,曲理事长认为成立工作“优先级别高”。

  虽然文中“中国对日信息服务企业联盟”采用“联盟”字样,但实际上它属于CITSA的一个“分科会”,因此,翻译成日语为“中国对日信息服务企业分科会”。

  “对日分科会会针对与CITSA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约300家企业。就如何与日资系统集成商及IT供应商构建未来的合作关系,如何开展关于对日的商业活动方面广泛交换意见。今后,CITSA计划成立中国面向国外的对策分科会“对北美分科会”、“对欧洲分科会”,逐次计划成立面向国内的“金融分科会”和“通信分科会”等,行业分类的分会。

  实际成本增加30%

  CITSA以对日分会为中心,针对重点议题将开展对话磋商,包括(1)对日商业现状分析、(2)在中国市场销售日本的IT服务产品,(3)为了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灵活应用地方城市为主题等。曲理事长认为“规划前景一定要清晰,应根据数字进行冷静的分析”,倾听有对日商业活动公司的意见,还从JISA、IT调查公司获得数据,首先开展对日商业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市场的对日离岸外包软件开发情况进行调查。

  这样就发现了几点重要的现实问题。首先是成本问题。如果综合考虑日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人力成本的上升、办公楼租金的上涨、福利待遇提高等所有导致成本增加的原因,2013年成本平均上升近30%,而同期对日离岸业务单价仅上升15%左右。总之,业务价格并未随成本的增加而相应增长,预计未来将处于综合成本急速增加的现实和缓增单价中间两头为难的困境。

但同时,曲理事长指出,日本IT供应商与集成商的中国离岸外包软件开发总额“今年来虽没有较大增长,但也没有减少”。虽然日本国内有些人认为,越南和缅甸的离岸外包软件开发人力成本低于中国有望成为离岸外包的基地,但目前中国依然是日本离岸外包软件开发的主力。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一点事,即使中国软件开发供应商在对日离岸外包软件开发业务方面的利润空间减少,但还是积极主动为了承接外包项目而努力。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双方均面临严峻的情况,双方也坚持共同分担这一点,是中日信息服务行业呈现的“特殊关系”。

  富士通集团负责软件开发的北京富士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丹下正昭表示:“重视和可以共同分享长期目标的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就是重视“Long Term•Relationship”。CITSA的曲理事长说明现状:“虽然日本的发包项目总额没有减少,但承接项目的中国IT供应商逐渐趋于集约化”。并指出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在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中国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共享。

  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日资IT供应商与系统集成商最希望的是,可以通过中国离岸外包软件开发构建中国区域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当地顺利销售日资供应商精心设计的IT服务产品。而也同样希望业务合作的中国供应商也深知这一点。虽然,并非所有承接日本外包软件开发业务的中国供应商都有这种意愿,但有很多上进心强的系统集成商表示:“即使现在规模较小,但在不久的未来,相信我们可以上市,通过上市获得更多资金,实施M&A(企业并购),取得更大的发展。”

  举例说明,有一位中国年轻的实业家在2000年开始创业,通过承接多家日资供应商发包软件开发项目,逐渐扩大了员工队伍,从中获得包括上游流程在内的经验后在中国上市。通过上市筹到的资金,针对在华有强大销售能力的供应商开展M&A,并计划将此前存在业务关系的日系供应商的产品引进中国市场。在政治摩擦持续的环境下,有些中国企业用户认为日系供应商不适宜站在前沿,对于有雄厚实力横跨领域进行IT投资的国有企业,此现象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CITSA的对日分会,将对软件开发基地转移至中国地方城市的必要性也需要进行深入讨论。不论对日离岸外包软件开发,还是开展在华的商业活动方面,削减软件开发成本问题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迫在眉睫。
    但是,将开发基地迁移至内陆区域,则需面临设立基地、为录用和培养本地人才而投入资金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一点,曲理事长表明了自己的想法,CITSA作为行业协会与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交涉时,“尽可能寻找能用最大限度的有利条件接纳企业的地方城市”。单个企业自身单独与国家及地方政府交涉难度比较大,而作为行业团体,沟通上更为容易且交涉余地会更大。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